统计数据显示,仔猪在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率主要集中在30天内,特别是出生后的第一周,死亡率高达60%。关键原因往往是母猪压死仔猪或因为仔猪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如仔猪黄痢和感冒。这表明,仔猪出生后一周的饲养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更是保障仔猪健康成长的基础。
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保持温暖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核心措施。仔猪在出生后的1-7日龄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2℃-28℃,8-30日龄则应保持在28℃-25℃,而31-60日龄时,温度应控制在23℃-25℃。为此,可以在产圈内搭建一个简易的保温室,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并设置一个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或使用热水袋来加热,同时设置干湿温度计,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母猪的初乳获得免疫,而初乳也富含丰富的营养。如果仔猪得不到初乳,将极大地影响其生存率。在仔猪出生后,立即将其放在母猪腹下进行吸吮。同时,应固定乳头位置,以防仔猪抢食造成的相互干扰。在初生后的2-3天内完成固定工作,确保弱小仔猪能顺利吸奶。
由于仔猪在出生时体内铁的储备量很少,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为此,必须在出生后三天内注射铁和硒。可以选择使用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或者在母猪的乳头上涂抹硫酸亚铁溶液以补给仔猪。此外,可以在圈内放置红黏土供仔猪自由采食,以补充缺失的铁元素。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母猪因各种原因死亡或无乳,导致仔猪需要过寄给其他母猪哺育。对于母猪产仔数量不足的情况,可以考虑适当合并仔猪。无论是过哺还是合并,都需要确保仔猪在混群前已摄入足够的初乳,以提高成活率。
许多养猪户在仔猪出生后常常忽视后续的护理,认为一旦出生便大功告成。然而,仔猪出生后一周内的护理同样重要。为了防止仔猪被压死或踩死,应设置防压隔栏,并定期巡查,防止仔猪因饿或冷而死亡。
在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接种疫苗以防止发生猪瘟。此外,也可给母猪用止痢散或土霉素等药物,以预防仔猪发生蓝、黄痢。如果发现仔猪有疾病发生,及时采取措施,比如服用止痢膏,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设施番茄果实套袋的关键技术
下一篇:秋茬甜椒定植后怎样安全度过缓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