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猪圆环病毒病(PCV2)是一种影响猪只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消瘦、呼吸困难和淋巴结病。较少见的其它症状如苍白、黄疸、腹泻和胃溃疡等也可在感染后出现。研究表明,PCV2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之间关联密切,此病的发病率受遗传因素影响,且不同窝中的发病情况差异明显。控制PCV2感染十分困难,其传播路径亦可通过垂直传播给胚胎,因此实施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PRRS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是养猪行业中经济损失最大的病原之一。该病毒引发妊娠后期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肺炎,现已明确其在肥育猪肺炎中也扮演重要角色。PRRS病毒的传播特性使得感染猪能够持续携带病毒数月之久,尤其是在妊娠期母猪受感染时,常表现出流产或产下虚弱仔猪。为有效控制PRRS病毒,须加强全进全出的管理措施,并考虑使用商品疫苗,但需注意疫苗对现场多样性病毒的适用性。
支原体肺炎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病猪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将受到影响。尽早进行断奶隔离可以有效阻止该病的传播。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支原体肺炎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导致疫情扩散。全进全出和早期隔离是控制这一病害的有效方法,部分国家已通过彻底清群重建实现了无支原体肺炎的养殖环境。
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尤其影响年幼的猪只。该病发病迅速,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下降及呼吸困难等。控制胸膜肺炎需要快速引入药物治疗与疫苗接种,同时改善养殖管理,如降低饲养密度和改善通风,以减少传播机会。
冠状病毒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快速传播,尤其在寒冷天气中,疫情更易爆发。良好的免疫策略和卫生管理可有效控制TGEV及其他冠状病毒的传播。
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染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为了降低死亡率,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和补液是必要的措施。此外,母猪的免疫接种应在仔猪断奶前进行,以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使用口服疫苗以提高效果也是一种有效策略。
伪狂犬病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新生仔猪的死亡率极高,临床表现多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降低伪狂犬病的危害,开展疫苗接种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早期对母猪及仔猪实施免疫接种。疫情发生场所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保护猪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