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约化养猪场中,猪的呼吸道疾病长期以来是一个突出问题。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严重影响了母猪的生产性能,导致流产、死胎和弱仔的频繁发生,同时也加剧了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呼吸道问题。因此,了解PRRS的发病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PRRS通常在仔猪断奶后的第一周、保育结束时以及转入育肥舍后3-4周和18周龄左右发生。受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仔猪的免疫力显著降低,易于感染。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消瘦、咳嗽及呼吸急促等,部分猪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PRRS是关键。
针对PRRS的管理,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后备母猪是未来的生产核心,应按程序接种疫苗、驱虫并进行催情,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尽管早期断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疾病传播,但断奶仔猪仍可能面临感染风险。在分栏饲养时,应根据猪只大小进行分组,并对生长不良猪只进行隔离,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在饲料中添加抗支原体和抗腹泻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断奶后的腹泻和增强免疫能力,降低PRRS的发病几率。
对于是否接种PRRS疫苗,建议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如猪场已有流产或严重呼吸道病,则应接种疫苗。接种程序应包含后备母猪在45公斤时使用弱毒苗,生产母猪在产后6天和配种后60天接种灭活苗。同时,定期对公猪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整个猪群的免疫覆盖。
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时间通常发生在保育阶段的初期和末期,最佳免疫时间应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9周内接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首次和再次免疫的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免疫效果。
在面对多种疫苗接种时,应合理规划免疫程序,避免免疫应激对猪只的负面影响。免疫的总成本需要与预期收益进行权衡,过度接种可能导致猪只健康状况下降,影响生产性能。因此,在制定免疫方案时应结合猪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历史疫病发生数据。
在免疫过程中,建议添加药物以降低疫苗接种的负面影响,确保猪群的健康。例如,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及金霉素,不仅可以清除寄生虫,还能有效抑制病原体的传播,从而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有效管理和预防猪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对PRRS及支原体等疫病进行深入了解,灵活运用疫苗及药物。通过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与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猪场的整体生产性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下一篇: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