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深度分析与发展探讨

养殖信息
2025-02-04 12:25:14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迅猛发展,大中型猪场在各地不断涌现。这一现象不仅推动了养猪技术的进步,也提升了生产力。养猪企业的良好表现依赖于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设备、种猪、营养和市场等。管理在这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管理能为企业带来15%至20%的增收潜力,这在许多大中型养猪企业中不可小觑。因此,猪场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协调机制,以实现人、财、物的最大化利用,通过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猪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流程及岗位设置

岗位结构

在年产一万头商品猪的工厂化猪场中,常年存栏母猪550头,按照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进行组织。生产管理被分为种、产仔、保育育成、肥育及后勤五个部门,并设置了3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和利益都被明确规定并公示。

岗位责任目标及计酬办法

场长的职责与薪酬

场长月薪2000元,根据全年发展数量和全群料重比进行奖罚;活大猪供港比率也通过奖罚制度进行考核。

规模化猪场的深度分析与发展探讨

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与薪酬

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获得不同的薪酬,激励机制包括对增产和节约饲料的奖励。

生产效果

生产力的提高

在2001年,该猪场的年生产数量达到了11033头,较之前提高,母猪的年均育出数量显著增加,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生产成本的控制

每头95千克活大猪的生产成本被有效控制在595.16元,每千克生产成本为6.26元,饲料费用占比高达88.3%。

员工收入的增加

随着生产效益的提升,员工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场长和部门负责人的年收入区别明显,相较于以往的平均年薪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结与体会

激发员工积极性

通过实施联产、联成本、联质量的计酬方式,全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整个猪场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充分落实,降低了经营风险。

竞争机制的引入

通过引入聘任制,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竞争环境,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热爱岗位,提升自身素质。

指标的合理性

实践证明,设定的各项指标切实可行,员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而提高指标也需要进一步改善生产设备条件。

全年劳动均衡

养猪生产的劳动安排相对均衡,员工在工作压力和环境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薪酬待遇,以确保员工能安心工作,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爱。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四季绿”南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 南瓜品种特性南瓜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蔬菜,具备多个明显的特性,让其在市场上独具优势。熟性早该品种在五叶期...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大大降低发...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对猪场造成重大威胁的疾病,尤其是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根据链球菌特异多糖抗原的性质,猪脑膜炎...
高山无公害茄子的栽培技术 高山茄子的种植技巧与管理茄子是一种喜温的蔬菜,耐寒能力较弱。高山地区的无公害茄子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六种方法提高母猪沁乳量 提升母猪产后营养的关键要素为确保母猪在产后能够顺利哺乳,必须注意其能量和蛋白水平的适宜性。尤其要重视...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理变化 呼吸道病变的特征猪的呼吸系统在病变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侧性肺炎。这种肺炎常发生在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