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动物的应激水平直接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应激的猪比正常状态下的猪更易发病,因此了解和管理这些应激因素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养殖过程中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尤其是在夏季,热应激会导致猪只生产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死亡。在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因应激因素的影响而显著提高。此外,饮水短缺、饥饿、拥挤运输和微生物侵入等情况,都会给猪只带来额外的应激。因此,在实施防疫和转群等管理措施之前,务必考虑如何降低猪只的应激。
猪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肺炎,而户外饲养的猪几乎不出现这一问题,这主要是新鲜空气的引入至关重要。每个猪舍的大小和饲养密度各不相同,因此会需要不同类型的气流。确保风扇和通风口的灵活控制至关重要,同时要避免“贼风”的影响,因为这容易引起应激。
除了考虑整体通风条件外,局部风的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速的局部气流可能导致猪只感到寒冷,从而增加其应激水平。理想情况下,猪身高度的风速应控制在每秒0.3米以内。不当的进风口位置、门未关好或墙上有破损都会增加风速,从而引发猪只的呼吸系统疾病。
维持适宜的舍内温度是确保猪只舒适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无论酷热还是寒冷,都会导致应激,进而降低猪的免疫力,增加发病的可能性。新断奶的子猪特别需要保证足够的温暖。必要时,可以在猪只进场前的24至49小时内,提前为猪舍进行增温处理。
猪只对温度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因此养殖户需制定并执行逐渐降温的计划,以确保猪只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综合来看,合理管理应激因素、改善通风和控制舍内温度,将显著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是养殖成功的基础。
上一篇:猪气喘病防治的三种有效方法
下一篇:农家养猪应遵循“七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