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是种猪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蹄病则是引发运动障碍的主要因素。种猪在患蹄病后,其蹄部无法承重,不仅影响采食量,还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这些危害包括营养不良、妊娠母猪疼痛及分娩后乳量减少,从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增加。因此,有必要对种猪蹄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冻伤是导致猪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猪圈的干燥或潮湿都会影响蹄部健康。有研究显示,一些规模化养猪场的猪舍温度过低,甚至有的不足零下四度,容易导致后备种猪、种公猪及空怀母猪出现问题。再次,猪舍地面的冷潮湿、缺乏取暖设施等情况,会加重蹄病的出现。此外,应激反应也可能导致种猪跛行,尽管表面上没有明显病变,但经过检查看发现蹄部温度异常,猪表现出不安。
消毒不当也是导致猪蹄病的一个原因。例如,一些养猪户在使用强烈的化学消毒剂后没有及时清洗地面,导致种猪受伤的情况。另外,化学物质的烧伤也会造成种猪蹄部的损伤。
这种因素很常见但易被忽视。如地面或墙壁的粗糙可导致蹄冠受伤,继而发生感染。此外,光滑的地面加上猪体重较大,容易导致起立时的蹄部撕裂。圈内的缝隙或排水沟也可能造成关节扭伤,虽不易察觉,但会明显改变蹄的支撑功能。
营养不良或缺乏也是导致种猪蹄病的重要原因。例如,生物素缺乏会使蹄裂发生,硒中毒和维生素C缺乏同样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有研究发现,高利用率的种公猪更容易出现蹄裂,可能与喂食生鸡蛋的频率和数量过多有关,因为生鸡蛋中的卵白素会抑制生物素的吸收。
病毒与细菌等生物因素也会直接导致猪蹄病。例如,慢性猪丹毒可以引发关节炎,而如果种猪场未能加强免疫,病毒易传播,引发流行性疾病。因此,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至关重要。
在设计猪场和猪舍时,应确保温度、通风及排湿条件合理。同时,应关注地面与墙面的粗糙程度、排水沟位及漏缝的宽度,以防止物理性及机械性损伤。
合理安排饲喂和消毒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为猪只提供合适的饲料。此外,使用强酸或强碱消毒后应及时清洗,以免影响猪的健康。
在疫病控制方面,应合理使用疫苗与药物,积极管理传染性疾病,以保护种猪的健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种猪蹄病的发生,保障猪只的健康与生产性能。
上一篇:一吊二绕三摘 苦瓜整枝创高效
下一篇:猪慢性胃肠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