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在门诊案例中发现,猪发热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不同体重范围的猪都有感染的情况,尤其是体重在20至80公斤之间的猪,3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最为频繁。通过化验结果分析,导致猪高热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
引起猪发热的病原体包括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渗出性皮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及霉玉米中毒等。有些猪可能会同时感染多达三到四种病原体,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当病原体在猪体内大量繁殖,并入侵血液后,会引起病毒血症,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例如皮肤出血、充血或坏死。此外,也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影响氧气的交换,使猪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等现象。
猪在感染发热时,通常表现出食欲减退或完全不进食,身体脂肪、糖及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营养缺乏的情况十分严峻。同时,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堆积,粪便变得干燥。高温环境和毒素的影响也可能引起猪的昏迷症状。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上皮组织出现变性,可能导致蛋白尿等症状。此外,肾小管的渗透性增强也可能引起水肿现象。
为有效防治猪发热病,首先应加强防疫工作。应为后备母猪和公猪在断奶后接种蓝耳病疫苗。在对抗伪狂犬病和乙脑时,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免疫接种时间表进行。此外,针对猪瘟,应确保种公、母猪每年进行两次免疫。
在综合治疗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毒去完”以防止霉饲料的中毒现象。如猪出现排干粪或食欲减退的情况,应添加“食母生”或“大黄片”。同时,通过人工盐饮水来疏通肠道。如果伴有呼吸道症状,可注射“喘康”或“附红康”。而当发现水肿时,则需要用“强力水肿康”进行肌肉注射。
总之,通过科学的防疫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发热病的发病率,保护养殖猪只的健康。建议养殖户重视疾病防控,提高疫苗接种率,确保生产安全。
上一篇:猪病手册--猪应激综合症
下一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新闸红萝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