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皮病,亦称为猪渗出性皮炎,是近年来逐渐显现的新型疾病。该病症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尤其在哺乳仔猪中,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整窝仔猪的大量死亡。本文将对此病的特征、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详尽介绍,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猪油皮病主要发生在哺乳仔猪中,特别是7到20日龄的仔猪最为易感。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可在2日龄的仔猪中发现此病。该病传播速度极快,初期在一窝中的一两头仔猪发病后,仅需三天时间,整窝仔猪便可受到感染,由此形成了“忽如一夜春风来,渗出皮炎就传开”的说法。
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哺乳仔猪的皮肤如同纸一样薄,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扰。此外,若存在外伤或隐性伤口(如剪牙或腕部皮肤损伤),疾病发生的风险将更高。
猪场内小气候环境不理想,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猪油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病猪体温通常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41℃,且吃奶正常。
发病初期,皮肤表现为红肿现象,随即在易接触地面的部位破溃并结痂,液体渗出,呈油性黄褐色,触摸时油腻,伴随吸附灰尘,病情加重。病猪可能存在疼痛反应,叫声嘶哑。
通过将病料在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鲜血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后,采用切片镜检的方式可发现革兰氏阳性菌,确诊为白色葡萄球菌、表皮链球菌感染。
对于治疗本病,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用药及早消毒:
一旦发现病例,需立即隔离病猪并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广谱消毒液如新多能碘和苯扎溴铵进行轮换消毒。
本病病原对大部分抗生素不敏感,建议轮换使用敏感药物,如河欣超凡、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等,尽量避免磺胺类药物,以免对肾脏造成二次伤害。
在母猪临产前两周,可以使用利高赛福拌料以净化体内病原微生物,尤其适合在老圈舍使用。
养殖户需注意与其他病症的区分,例如:
皮肤上会出现红色小疙瘩伴随瘙痒感。
与环境因素有关,抗过敏药物有效。
主要发生在保育猪,体温无变化,结痂不可剥离,无痒感。
与饲料品质低下、缺乏维B相关,通过提高营养可改善情况。
通过上述信息,希望能帮助养殖户有效识别和防治猪油皮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食人花怕什么东西,食人花吃人吗
下一篇:豆瓣绿怎么摘心,摘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