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白芍栽种之前,整地工作至关重要。首先,选择位置时需考量光照、通风、土壤深度及其肥沃程度,并确保排水系统良好。前作物如玉米、小麦、豆类或红薯都是理想的选择。收获后,应深翻土壤30到40厘米,耕翻两次,确保精耕细作的同时,每亩施用2500至4000千克的厩肥或堆肥作为基肥,接着耙平。
白芍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浅耕,并在四周开设排水沟以助于排水。在容易排水的地块中,可采用平畦方式,待种后形成垄状;若排水条件较差,则应采用高畦。高畦的宽度应为约1.5米,畦高17到20厘米,而沟宽则为30到40厘米。
白芍的栽种时间一般选择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最好在酷暑过后立刻进行,最晚应在10月份前完成。务必要把握合适的栽种时机,尽量早些栽种,否则晚栽可能导致芍芽的根被弄断,或导致地温降低,从而影响来年的生长。
在栽种时,根据芽头大小进行分类,以便于后期管理。适度密植的情况下,按照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开穴,穴径为20厘米,深度在10到13厘米之间。每个穴中放1到2个芽头,芽尖朝上。由于芽头长短不一,建议让芽子离地面保持在3到6厘米。然后,用草皮灰覆盖,并施入人粪尿,再用细土堆成小馒头状,以利于越冬。到第二年3月上旬,白芍芽开始萌芽,此时仅需留覆土5厘米左右。一般每亩应栽种4000到5000株。
如果采用种子繁殖的幼苗进行移栽,同样需注意在起苗时不要伤及根部。栽种后的前1到2年,植株通常较矮小,此时可在行间进行间种,可考虑种植玉米、黄豆、芝麻等作物,待到第三年植株长大后,则停止间作。
以上是关于白芍栽种方法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其他补充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