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是一种生长在温和气候环境的中药植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要产于四川,同时在云南、广西等地也有种植。本文将介绍川芎的种植技术。
选择气候阴凉、地势较高的向阳地,川芎适宜种植在山坝地的沙质土壤。种植前需除草开垦,可将草烧成炭作为肥料。土壤需深翻30cm,耙细整平,作成宽1.5米的畦。在整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用2000公斤的有机肥和农家肥,撒施在畦面,挖土时与表土混匀。
在8月上旬开始栽种,最迟不得低于8月底,以免影响幼苗生长。选择晴天进行栽种,挖取健壮的地下根茎,每亩150-300公斤,移至山区培育。在畦面开沟栽种,控制株行距30×20cm,将种茎平放在沟内,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部分节盘露出土表。栽种后用堆肥或粪土覆盖,再在畦面铺盖稻草,以保温保湿,减少强光和暴雨的伤害。
栽种半月后揭除稻草,每月进行中耕除草1-2次,发现缺苗时及时补苗。栽种后两月内追肥2-3次,确保充足养分,每20天追肥一次,每次追肥1000公斤农家肥、草木灰100公斤、硫酸铵2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冬季时,割除枯萎的地上茎叶,松土除草后盖一层细土,以保护越冬。
采收时间一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5月份,此时根茎已完全成熟。挖取时选择晴朗天气,将全株挖出,去除根茎表面的泥土和茎叶,使用小火炕烤2-3天,散发浓香气后放置到竹筐里抖动去除多余的泥土及须根,剩下的主根即可加工成商品。
以上是川芎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助到你。如需了解更多药材种植知识,请关注我们。
上一篇:射干种植技术探讨
下一篇:人参种植时需注意的关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