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也称为淮山,具有滋补、助消化和改善睡眠等多种功效。如今,山药的做法多样,口感脆糯,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然而,山药的种植产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户对管理技术的掌握不足。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山药种植管理技巧。
在山药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中耕除草。首先,除草可以减少田间杂草,降低养分损耗;其次,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块茎生长。一般来说,每年需进行至少四次中耕除草,具体可根据杂草和山药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虽然山药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块茎,但对山药苗的管理同样重要。若任其在地面匍匐生长,会影响块茎的生长,导致土壤通透性下降,增加病害风险。因此,建议在山药苗长到约十厘米时进行搭架管理。每个植株旁需搭一个支架,若植株未能顺利生长至支架上,需手动扶正。此外,支架不可重复使用,以防病菌传播。
山药抗旱能力强,但不耐涝。通常一年只需浇水一到两次,遇旱年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如湖南,需及时排水,以防炭疽病、疫病等真菌病害。施肥方面,除了每年的基肥外,还需进行两到三次追肥,特别是促进块茎生长的钾肥和硼肥,每亩需钾肥约一百斤、硼肥三十斤。
山药的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病虫害高峰期通常在夏季六七月份。由于高温高湿,真菌类病害传播迅速,因此需进行三到四次灭虫剂和灭菌剂的喷洒。但需注意,在采收前一个月停止喷药,若必须喷药,需选择低毒农药,并确保在采收前十天内不进行喷洒。
上一篇:茯苓种植技巧与方法
下一篇:人参高产种植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