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是一种适宜在高寒山区生长的植物,其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需昼夜温差超过30℃,并且周边有丰富的水源。这种特殊的生长条件使得玛卡只能在少数地区种植,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的丽江玉龙雪山。玛卡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活周期通常为一年,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后7至9个月即可收获膨大的根块。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且排灌方便的地区进行苗床建设,需确保土壤pH值为6.5至7.5,且近三年内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
在3月前进行耕翻,细碎土壤并清除杂草和石块。在耕翻前,每公顷施用22.5至30吨的腐熟农家肥和1500千克的磷肥,最后做成平畦。
选择饱满且有光泽的种子,播前先用25至30℃的温水浸泡24小时,随后用300倍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用清水洗净,待干后进行播种。
播种应选择3月中旬的无风晴朗天气,先浇足底水,然后均匀撒播种子,覆上0.5厘米的培养土,并用松针覆盖,再加盖黑色遮阳网以保温保湿。
一般出苗5至10天内,齐苗15至20天,及时清除覆盖的松针以保持苗床湿润,确保小苗根系暴露。出苗一个月后可拆除遮阳网,进行露天炼苗。
玛卡适合种植在海拔2700至3200米的冷凉山区,需避免高温和涝洼积水。最好选用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
耕翻两次,最后一次时施入37.5至45吨的优质农家肥和75至1500千克的普钙作基肥,将其均匀埋入土中,耙平后开沟待栽。
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定植,株行距设置为20x20厘米,每公顷可栽植15至18万株。定植后需浇透定根水,确保苗木成活。
定植后需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并追肥2至3次,采用N、P、K复合肥进行补充,同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性。
玛卡抗病能力强,但需注意蚜虫的危害。可用10%吡虫啉进行喷雾防治,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采收,判断叶色褪黄、肉质根膨大即可收获。采后需去除叶片和杂质,清洗干净并切片晒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