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菊科植物,其生育期约为120天。相较于其他作物,青蒿的种植管理相对简单,生长周期短,投资少但收益快。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蒿的种植步骤,包括采种、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收获加工。
青蒿的采种通常在9月到10月份进行。成熟的种子植株需要割回后晾干,再抖落出种子,去除种壳和杂质后储存备份。在2月中旬进行播种,选择向阳潮湿的冲积土,理想的海拔为600至750米。在播种前,每亩可施入2000至2500千克的有机肥,并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底肥与土壤充分混合,整平后做成1.3米高的畦,关键是确保畦的东西向和高约20厘米。
在播种前,青蒿种子需与种灰混合均匀,散播于畦面。随后,轻薄地覆盖一层草木灰以遮住种子。在苗期,要注意防旱保苗,适时施用清淡的人畜粪水,每亩约需800千克。当苗高达到5至10厘米时,可以进行移栽。每亩的种子用量为100至150克,所能育苗量可达28万至30万株,足够供给2.67公顷的种植面积。
移栽时,每亩需施入土杂肥或牛马厩肥2000至2500千克,并添加100至150千克的过磷酸钙,拌匀后撒施于地面,翻耕入土并加以整平。然后做成1.3米高的畦,深度为10至15厘米,畦的南北向为宜。种植时,按株行距26.5×26.5厘米挖穴,每穴栽一株,每亩的苗用量为7500至12000株。若采取宽窄行种植法,可在行内间种生姜或玉米,玉米的栽植宽行可为40×60厘米。
青蒿移栽至收获期间,需要进行2至3次的除草,并结合追肥。在幼苗成活后进行第一次浅锄,并施入清淡人畜粪水、尿素和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料每亩适量。第二次的中耕除草需在封行前进行。同时,在青蒿高度达到1米时,需摘去顶端0.5厘米的嫩尖,以促进侧枝的生长,从而提高总产量。
青蒿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通常在6至7月份发生,病害会由老叶向新叶传播,影响到整片叶子。对此,建议使用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2至3次,或者用可湿性粉锈灵兑水进行喷雾防治。青蒿还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此时可以使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处理。
青蒿的最佳收获时间为7至8月份,即当植物进入现蕾期,此时青蒿素的含量可达0.986至1%。收获时,整株需割下并晾干,然后用木棒或帘盖捶落干叶,去除杂质和茎枝,最后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青蒿的干叶可直接用于中药配方,而若需提取青蒿素,干燥后的叶子应立即包装并送至制药厂进行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