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植物的繁殖方法主要有两种,包括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虽然根茎繁殖能够快速见效,但其繁殖系数相对较低,并且长时间栽种还可能导致种质退化。相比之下,种子繁殖的生产周期较长,但繁殖效率更高且不会造成种质的退化。因此,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种子繁殖常被广泛采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射干种子的采集和繁殖流程。
射干种子的最佳采集时间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果壳变为黄色并且即将裂口时,应连同果柄一起剪下。之后,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晾干,最后进行脱粒处理以获取种子。
在采摘之后,切忌将射干种子暴露在阳光下,这会使种皮变得更加坚硬。由于射干种子具有后熟性,因此必须在低温湿润的环境中完成生理后熟。春季播种的种子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以促进萌发。对于秋季收获的种子,将其与三倍湿沙混合,再挖坑埋于室外,坑的深度和大小可根据种种数量调整,需要保持湿润并防止冻伤。等到次春再将种子挖出进行播种。另外,秋播的种子应在40至5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阴干再进行播种。
射干的播种方法可以选择直播或育苗移栽。这两种方式的播种时间因气候及覆盖地膜的差异会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的播种方法。
春季播种通常在清明前后进行,秋播则安排在9月至10月。一般采用沟播的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以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的方式开沟定穴,沟的深度约为5厘米,底部需保持平整和疏松。在每个穴位内施入适量的土杂肥,然后覆盖两厘米厚的细土,接着播入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每穴放入5至6粒。最后,覆盖土壤并轻轻压实,适量浇水并用草覆盖以保持湿润和温度。每亩用种量为2至3千克,播种后约20天即可出苗。
春季播种适宜在3月进行,而秋播则在9至10月。播种前需将畦面浇透水,待水渗干后,按行距20厘米横向开沟,深度约6厘米,播幅宽为10厘米。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厚度为5厘米的土杂肥细土,或者将备好的种子撒播到苗床上,同样覆盖5到6厘米的土壤。播后稍作镇压,并用草覆盖以保持湿润和温暖。每亩用种量大约8至10千克。
增温育苗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射干当年的生长期。可以使用塑料小拱棚进行增温,早播早出苗。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时,可在1月上旬至中旬按照常规方法播种。将存放裂口的种子以混沙方式播入苗床,覆盖一层薄土,每天早晚各喷洒一次温水,大约一周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需加强肥水管理,至3月中下旬即可进行大田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