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中药,以其众多的保健功效而闻名。它的别称包括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和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如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能够帮助改善心气,提升智力,延缓衰老,达到轻身不老的效果。
灵芝的栽培种制作需要合适的原料。常用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此外,还需加入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和硫酸镁0.4%。在配制时,首先将主料混合均匀,再将溶于水中的糖、石灰和硫酸镁喷洒到主料中,翻拌至含水量达到60-65%后即可接种。菌种袋应采用17x35厘米的丙烯材料,确保袋口扎紧,且每袋可装入0.5公斤的干料。
装袋后,需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保证温度达到100℃并维持8-9小时,随后冷却至30℃以下再接种,确保操作的无菌性以避免污染。在发菌阶段要保持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应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一旦发现污染要及时清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可发满料袋,5-7天后可进行扩种,扩种时的培养条件应与栽培种相同。
灵芝的出芝管理通常在4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当菌袋发满菌丝并出现原基时,应及时进行管理。紫芝因其特性,覆土时需在一头留有2-3厘米的菌袋,其余部分则需完全脱袋并覆土,覆土高度应在袋口以下0.5厘米,以保持芝层的质量。每平方米可放置约50袋,袋间距约2厘米,覆土后应洒水冲掉袋头的余土并在两天内剪掉袋口。芝畦应保持在80厘米的宽度内,覆土整理完成后,需控制温度在22-30℃之间,空气温度保持在85-90%。增加光照和通风有助于促使菌蕾早期形成。
一般来说,从栽培到采摘需要约40天。灵芝成熟的标志包括菌盖变得较厚,颜色呈红褐色,并且菌盖周围的白色生长圈消失。此时,灵芝的生长已停止,抗逆能力减弱,因此需要及时采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手动拧断,并及时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或在40-60℃下烘干,直至水分降低至12%。
灵芝菌丝和子实层易受木霉和链孢霉的侵害。青霉和木霉在早期分别呈白色松絮状和灰白色浓密状态,随后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严重影响灵芝的生长。为了防治杂菌,可选用克霉灵进行注射,或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子实体,严重时可采取深埋或火烧处理。
菌蝇会在培养料表面产卵,孵化的蛆会破坏菌丝体,并危害子实体。为有效预防虫害,应该在培养袋进入棚前进行酒精处理,使用0.2%的乐果或敌杀死进行喷洒,以彻底消灭虫体,保障灵芝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