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又称枣皮、药皮和萸肉,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木本中药材,其医药用途广泛。在陕西省佛坪县,山茱萸的栽植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在2001年和2002年,佛坪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科技部认定为“**中国山茱萸之乡**”和“**国家级山茱萸药源基地县**”。如今,山茱萸已成为佛坪县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笔者在该区域从事山茱萸的生产工作超过三十年,积累了一系列成熟的种植经验,现将一些深冬修剪技术分享给广大的药农朋友们,供参考和学习。
在深冬时节,山茱萸进入休眠期。此时进行修剪,能够有效防止树液流失,确保植物安全越冬并在翌年健康成长。此外,修剪还能够改变树形,调节营养分布,使植物从平面结果变为立体结果,从而提高单产,扩大总产量。
疏剪,也称为疏枝,主要用于促进剪口下部枝条的萌发和生长,调节树势。在枝条过密的地方,可以从基部剪去第一个枝条,以改善光照条件,延长结果枝的寿命,促进花芽形成,进而提升坐果率。同时,疏除旺盛的促长枝,以保持树势的平衡。
短截是指剪去树梢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剪口下部芽的萌发、新枝的生长与开花结果,是一种有效的复壮措施。
回缩是指对多年生枝条进行短截,以控制辅养枝,培养结果枝组,增强骨干枝的更新和复壮。这是一种维护生长活力的重要技术。
缓放又称为长放,通常是保留枝条不进行修剪。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较弱的枝条或下部枝。缓放可以平衡生长势,有利于开花和结果,使得山茱萸得以多开花多结果。
疏散分层形,又叫主枝疏层形,其主干高度为60-80厘米,主枝在中心领导下,采用疏散分层的方式进行修剪。第一层选择3个主枝,间隔30-40厘米,开张角度为50°-60°。后续层级则逐渐减少主枝数量,此树形特点为树冠圆满,骨架结构稳固,结果面积大,有利于通风和光照,适宜于土层深厚且生长旺盛的区域。
自然开心形,亦称为无中心领导干枝开心形,主枝一般为2-3个,采用外侧斜生的方式。每个主枝上需选留4个以上的副主枝,形成良好的枝距,适合土层较浅、土壤贫瘠的坡地环境。这种树形不仅管理方便,还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通过以上的修剪方法与树形培养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山茱萸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添砖加瓦。在实际操作中,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与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