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味子的种植过程中,落花落果现象常常困扰着农户。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保障五味子的产量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不同因素导致的落花落果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春季,受到除草剂药害影响的五味子植株,功能叶会出现卷曲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变黑、枯萎。此外,涉及开花期的除草剂漂移可能导致花瓣萎蔫,花瓣早期脱落,花粉的活力也随之下降,造成授粉困难,最终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最常见的药害源是2,4-D丁酯类除草剂。为了减少损害,建议选择2,4-D异辛酯作为替代。同时,发现症状后,可以采用康朴凯普克500倍黄腐植酸叶面肥进行喷洒,以缓解植株受损情况。
春季晚霜会对五味子的生长组织造成显著损害,导致生理组织的破坏,从而引发落花和落果的现象。
五味子的修剪过程中,如果发育枝与结果枝之间的比例和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落花落果。每个五味子果穗约需50个健康功能叶提供营养,比例不当便会造成营养不足。为此,建议调整修剪方式,确保结果枝、孕蕾枝及功能枝的比例保持在1:1:1。
微量元素的缺乏和失衡,尤其是硼元素,会导致五味子出现大量生理性落花落果现象。为保持微量元素的平衡,农户应合理追肥,并定期进行叶面施肥,保证植株的健康成长。
当五味子长时间处于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气温突然升高时,植株的生理机能难以适应,导致营养分配不均,从而引发落花落果现象。通常这种情况在7至8月份会出现,气温稳定后一般会自然消失。
为了防止落花落果,需加强五味子生长前期的管理,实施平衡施肥,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提升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五味子的落花落果现象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了解各个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农户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五味子,确保丰收。
上一篇:庭院五味子栽培技术
下一篇:五味子膏提取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