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根腐病,又称烂脚脖子病或掐脖子病,是五味子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疾病的发病范围广泛,且对五味子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般来说,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上旬。最初发病时,根部与地面交界处,即根颈部位,表皮会出现黑色表现,随后皮层开始腐烂并脱落,形成环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逐渐萎蔫,几天后整株植物可能会死亡。这种病害的发生与生理病害息息相关。
五味子根腐病的发病主要源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剧烈,容易造成根颈部位组织的柔嫩部位抗病能力降低。此外,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感染病菌,而雨季出现的涝洼积水,以及黏重土壤,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育不健壮、枝蔓成熟度差的植株发病更为严重。
在栽培五味子时,应选择高燥、不易积水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以降低根腐病的发生风险。
应加强对五味子的综合管理,定期施有机肥料,保证植株的营养供给。雨季时,要及时排水,避免湿涝造成的根腐病。同时,在秋季冻前为根部培土约30厘米,以防根颈部位受到冻害。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根部和植株的伤害,以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或者使用30%土菌消水剂进行灌根,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五味子根腐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五味子生长的病害,了解其病源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通过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加强管理和适时施药,可以有效降低根腐病的发生率,保障五味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