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生产过程中,落花落果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产量,也对品质产生了不利影响。以下是导致五味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在东部地区,某些地方的末霜期往往会延续到5月中旬。这种冷气团的影响,会引起五味子的生理性冷害,从而导致部分花芽脱落。
在农田中,除草剂通常在4月末至5月初施用,此时正值五味子的花期。如果除草剂飘移至五味子植株上,花瓣会受到直接伤害,导致雌花无法正常受粉,从而引发落花。
多种病虫害是导致五味子落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根腐病、叶枯病及白粉病等病害在重度感染时,会引起大量果实掉落。同时,卷叶虫、泡沫蝉等虫害在5月到8月期间也会对果实造成直接威胁。
在一些地区,春秋干旱现象频繁,缺乏灌溉设施的五味子面临生存挑战。干旱加上营养失调,会进一步加剧落果的问题。
化工企业的废气排放及酸雨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机会,若防治不及时,落果的现象也会更加明显。此外,烧煤锅炉排放的烟雾也能导致五味子果实出现碳中毒现象。
为了有效减少五味子的落花落果现象,以下是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面对低温冻害,应以预防为主,农民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采取释放烟雾的措施。同时,通过培植壮苗和适时灌溉,可以减轻冷冻害的影响。
为避免除草剂的漂移,周边2000米内不应使用除草剂。政府可在此范围内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并设立警示标志。如果发生药害,应及时喷施特定药剂缓解。
对付病虫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发生根腐病时,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灌根防治;对于虫害,则可使用相应的乳油进行喷雾处理。
加强田间管理,配置微喷和滴灌设施,结合追肥进行灌溉是关键。追肥时要以复合肥和专用肥为主,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确保养分供应充足。
建设五味子园时,应远离工业污染区和公路,并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合理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对于因酸雨导致的病害应及时防治,确保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