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而市场需求却不断增长。为了实现高产稳产,掌握北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北五味子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北五味子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建议选择年均无霜期超过115天、积温在2300°C以上的地区进行大规模栽培。理想的栽培地应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阴坡。
在栽植时可采用篱架种植,行株距为0.75米×2米至1.0米×2米。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定植。在栽种前,应将苗木用清水浸泡12到24小时,修剪掉发霉、受损和过长的根系(保留15厘米至20厘米)。栽植完成后,应及时浇透水并覆土。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每年耕整五次及以上,以保持栽植带的土壤疏松并清除杂草。在果实采收后,应对全园进行深耕,深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在北五味子植株萌芽之前,应清除基部的老萌芽,并追施硝酸铵。在果实着色期,可以追施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施肥量一般为每株25克至100克硝酸铵、200克至400克过磷酸钙及10克至25克硫酸钾。
在植物幼龄期,要及时将选留的主蔓引导到竹竿上。对于成龄树,侧蔓的新梢可不必绑缚,但过长的新梢建议留10节左右进行摘心。侧蔓必须绑缚,以免发生折断。在冬季修剪时,需在落叶后2至3周进行,剪口应距芽2厘米至2.5厘米,且离地面30厘米以下不留侧枝。
在枝蔓尚未布满架面之前,应剪除延长枝上未成熟的部分,侧蔓应保留6个至8个芽,且间距保持在15厘米至20厘米。对于中长枝,单株应留10个至15个,避免剪除叶丛枝。对上一年修剪留下的中长枝,应及时回缩,只在茎部保留一个叶丛枝和中长枝。
为了预防病害,建议在5月下旬喷洒一次波尔多液(100倍液),如无病情发生,可隔7到10天再喷洒一次。如发现病害,可将粉锈宁和代森锰锌混合配制成800倍液进行喷雾,效果显著。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使枝蔓均匀分布于架面上,保持通风透光。
在萌芽前,应清理北五味子园内的病枝和病叶,并将其深埋或烧掉,同时全园喷洒一次波美度为5度的石硫合剂,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上一篇:五味子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下一篇:五味子栽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