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味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因其药用价值而受到广泛栽种。然而,由于药剂使用不当,导致的药害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民损失惨重。这篇文章将探讨五味子种植中常见的药害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作物。
五味子药害的发生,常与不当施药和农药漂移密切相关。尤其是玉米田和麦田中使用的2,4-D丁酯除草剂,极易对五味子造成伤害。例如,位于海城市王石镇的吴忠胜种植者因药剂漂移,导致其种植的100亩五味子当天全园绝产。这表明五味子对该除草剂极为敏感,一旦发生药害,叶片枯萎、卷曲、落花落果等现象将接踵而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死亡。
要减少药害,首先应优化选地和选药。建议农民引进和筛选出替代2,4-D丁酯的安全有效除草剂,例如旱丰宝。并在五味子种植园周边设立200米的安全隔离带。此外,应加强对农药使用设备的管理,避免未清洗干净的喷雾器造成的“二次药害”。
当五味子出现药害后,可以采取紧急补救措施。比如,叶面喷施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能迅速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药能力。对于严重的情况,可以每亩用0.1%的芸苔素内酯进行喷雾。此外,使用赤霉素时需注意其溶解方式,以确保药效最佳。
慢性药害主要源于多次施药或连续施药导致的农药残留积累。这种药害往往不易察觉,但可以通过比对健康植株与药害植株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在五味子栽培前,对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可以使用“沃土安”来降解残留农药。使用时,在农田休闲期间,按照每亩750克药物加2000倍水进行处理,以确保农药残留得到充分降解。
五味子种植中的药害问题不容忽视,需高度重视选地选药、补救措施及慢性药害的防控。通过正确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农民可以有效减少药害带来的损失,确保五味子的健康生长与丰收。
上一篇:五味子人工栽培丰产技术
下一篇:五味子的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