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野生五味子的群丛依然存在。通过将这些野生五味子进行人工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快速实现经济效益。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五味子人工管理技术要点。
清林是指清除与五味子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的植物,如杂草和对五味子生长不利的树木。每年春季进行一次清理,以保证充足的通风和光照。
平茬是对新生的幼枝进行修剪,特别是五味子周围的嫩芽。通常在每年的5月和8月各进行一次,保持茬高在7厘米以下。清林和平茬对五味子的密度、生长势、地温以及产量有直接影响。
在坡地上,每亩最适宜保留700-800株五味子。在清林和平茬的同时,要根据植物间距160-270厘米选择支架,确保每个支架能支撑2-3株五味子。
对于自然群丛中有空缺的地方,可以进行人工栽植。选择根系完整、藤条粗壮的苗木,以保全苗。适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时进行栽植。
天然支架的树种对五味子的生长影响显著,一般灌木的效果优于乔木。树皮粗糙的树种,如红树和栗树,更利于五味子生长。
如果选择光滑树皮的阔叶乔木做支架,可能会影响通风和光照,导致花期延迟。
合适的修剪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使植株的营养得到合理分配,从而提高产量。应定期剪除过密、瘦弱及病虫害枝。
支架的高度应保持在1.6米至2米之间,采取砍头和打心的方式,确保树型整齐、树冠丰满,利于五味子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是五味子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水分也对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积水,以促进五味子的健康生长。
一般每亩施用1000至1500公斤的农家肥,并适量增加氮肥和磷肥,以确保五味子的健康成长。
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春秋两季的清理工作,确保生长环境的良好。
在进行人工改造后,应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并防治叶枯病、根腐病及害虫的侵害,以保护五味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