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因其广泛的用途和高价值而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金银花的需求量大于供应,甚至出现了有价无货的现象。为了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可以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如扩行缩株、合理密植和间套种植等高效模式,以实现“当年栽花,当年见效”的效果。
在秋冬或早春,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大田栽培。每亩施用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硫酸钾30千克和碳酸氢氨50千克,耕细后按2米宽做高畦,畦间留30厘米宽、10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每隔100厘米挖一个深30厘米的方穴,每穴栽种金银花苗4棵,填土踏实并浇水。每亩可栽330穴,共1320棵,栽后15天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发芽成活。
在向阳的山坡上进行荒山和梯田栽培,从下往上转圈栽培,直接挖深45厘米、宽30厘米的方穴,穴内施用5千克有机肥,栽培方法与大田栽培相同。行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如果山地土质较好,可以采取间套药材的模式;若土壤含石沙量较多,则可按行距1.6米、株距1.3米进行栽培。
金银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但行内所套种的药材品种需谨慎选择。应选择株型矮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中药材品种。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相关规定,以下是适合套种的药材品种:
在金银花生长的前期,可以套种生地、板蓝根、桔梗、黄芪、甘草和贝母等药材。
在生长中期,适合套种的药材有桔梗、板蓝根、白术、元胡和白芷等。
在生长后期,可以套种五味子、黄芪、板蓝根、桔梗和黄芩等药材。
采收期的确定需根据各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而定。不得因市场需求紧缺而提前采收,以免影响药效成分的含量。金银花应在花蕾上部膨大、含苞未放时采收;板蓝根在6至8月收割大青叶,11至12月挖取根部;甘草则应在移栽后的第二年秋或翌年早春发芽前收获,以确保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