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是一种源自“上党郡”的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主要以根部入药。它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等省份,其中渭源县的人工栽培面积最大,被誉为“中国党参之乡”。研究表明,党参具有升血糖、增加红血球和血色素、降低血压及促进凝血等药理作用,味甘性温,具有补气、益血和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四肢倦怠等多种症状。
党参的根部呈圆锥形,肉质,顶端膨大,具有多个茎痕,俗称“狮子头”。其缠绕的茎多分枝,最高可达2米,幼嫩部分有细白毛,叶片互生或对生,形状为卵形或广卵形,具有特殊的气味。花为浅绿色,蒴果呈圆锥形,种子细小且褐色有光泽,花期为8至9月,果期为9至10月。
党参的产区众多,品种和名称复杂,主要分为西党、东党、潞党、条党和白党五个类型,其中西党和东党为野生品种,其余为人工栽培品种。
党参喜凉爽气候,适合在海拔1800至3000米的高山地区生长。
高温对党参生长不利,幼苗喜阴,成苗后则喜阳光。党参忌连作,连作易导致病虫害,前茬作物以马铃薯为佳。
育苗地应选择半阴坡地,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施肥时亩施圈肥2000至3000千克,磷酸二铵20至30千克,过磷酸钙30至50千克,翻耕后整平做成平畦。
党参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育苗时,选用当年生种子于白露前后播种,发芽率可达85%。育苗地需保持土壤湿润,亩用种子2至3千克。
在苗高6至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锄草,苗高15至1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锄草。生长期内不宜过量浇水,干旱时适量浇水,追肥可用尿素或磷肥。
党参易受锈病和根腐病影响,需及时清园和喷洒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可用毒铒诱杀。
一般在移栽一年后挖出参根,抖去泥土后按粗细大小晾晒。党参的优质标准为条粗大、皮肉紧、质柔润、味甜,亩产量为300至400千克。
上一篇:轮叶党参病虫害防治措施
下一篇:明党参的生长条件与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