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又称东党、台党,是一种来自桔梗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和强壮补血的功效。党参主要种植于我县的木奇、榆树、平顶山和苇子峪等乡镇。这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相对独特,深根植物的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多种环境,但幼苗时期不适合强光直射,需保持一定的遮阴;而成株期则喜欢阳光,需避免积水。党参耐寒,可以在田间越冬,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而低湿的地块则不宜种植。
党参喜爱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对土地的要求不严,只要避免涝洼、重粘的土地及板结的岗地就可。一般农田或退参地都能够适合其生长。在栽种之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整细并施好底肥,以便为党参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 做床育苗:谷雨过后,天气逐渐变暖,适合播种党参。播种前需在整平打细的地块上制作播种床,床宽1米,高20厘米,长度可根据地势决定。在播种之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拌细砂的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随后覆盖一层细土。出苗前不需浇水,出苗后再进行保温和浇水。
(2) 打垅移栽:可在上冻前或早春解冻后进行移栽。在准备好的地块上起垅,垅距大约50厘米。开沟斜立栽植,株距一般为10厘米,栽后覆土并镇压。
(3) 种子直播:在准备好的床上或垅上进行条播,行距大约20厘米,播后覆土并盖草保持湿润,待苗出土后再撤除覆盖物。
出苗后要勤浇小水,随着幼苗的生长,混种的蔬菜可逐渐拔掉。苗高达到10-15厘米时,能够抵抗阳光照射,可全部拔除蔬菜。如苗密集,在高温多雨季节可适当间苗以利通风透光。生长期内需及时除草,并可顺垅插架,以促进通风透光。
(1) 病害:党参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防治方法包括选地时避免涝水区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病区进行消毒。
(2) 虫害:幼苗时期容易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在耕翻前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
二年生以上的党参适宜留种。在9月上旬,果实呈黄白色,种子变为浅褐色时可进行收割,待种子变为深褐色后进行打落,随后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党参一般于二年生后进行采收,通常在9月底至10月中旬进行根采集,需去掉残茎和泥土后进行加工。
党参采收后应在阳光下晾晒或进行烘干,干燥到7-8成时按粗细分开,并捆成小把,再晒到完全干燥。最后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党参根还能加工成咸菜,备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