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葱原产于德国,属于百合科的宿根植物,具有强大的分蘖能力,主要以嫩叶为食用部分。自1996年引进我国以来,已成为一种经济效益极高的特菜品种,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发展前景广阔。
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以沙壤土为最佳。每亩需施用腐熟的农家肥6000千克或45%复合肥20千克、生态肥40千克作为底肥。要求精耕细作,使土壤肥料均匀,土壤细碎,畦宽一般为1.8至2米,长度根据地形而定。
无论是分株繁殖还是育苗移栽,栽前需对幼苗进行筛选,剔除病株、伤残株和弱株。筛选后剪去须根先端,保留2至3厘米以促进新根发育。栽植时间一般在10月底或翌年3月,株行距为15厘米x25厘米,穴距8至12厘米,每穴种植3至5棵。冬季可覆盖地膜以增加地温,促进多收割。
前期需促苗,后期需蹲苗,及时清除杂草,保持适度浇水,确保土壤湿润。结合浇水进行2至3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0至15千克,重点养根壮棵。每次收割后3至4天,新叶长出后结合浇水追肥,量要适中;当叶子长到12厘米左右时再结合浇水追肥,量要增加。忌在收割后立即追肥,以免引起肥害。一般每亩施尿素20千克,硫酸钾3至5千克或生物肥20千克。夏季应控制追肥,秋季结合浇水,每2次施1次腐熟人粪尿或每亩施磷酸二铵13千克。
当株高达到30至50厘米,每茬生育期超过25天时即可收割。小香葱从返青到第一次收割约需40天,第二次收割需30天,第三次收割需25天。收割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刀口距地表2至3厘米,保持刀口整齐一致。每次收割后用耙子将地耙一遍,3天后浇水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在夏至至处暑阶段割葱,以防割死。
小香葱的主要虫害包括葱蛆、潜叶蝇和蓟马,病害主要有疫病、霜霉病和灰霉病。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追肥,补充磷钾肥,减少氮肥的施用,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上一篇:四季高产优质紫甘蓝栽培技术
下一篇:葱王杂交一号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