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窖贮过程中,如何避免烂窖现象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将探讨大白菜入窖普遍出现烂窖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止措施,以帮助储存者更好地保存大白菜。
大白菜烂窖通常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些大白菜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容易造成在贮藏期间大量脱帮。
在入窖时,若有些大白菜带有腐烂病或黑腐病混入,会导致整个窖内的白菜受影响。
若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干心现象,将在储存时引起烂心并发生腐烂。
入窖前没有充分晾晒,植株体内水分过高,入窖后白菜自主呼吸发热也可能引起烂窖。
入窖后未及时倒翻白菜,或者在入窖前白菜受冻后气温回升,导致白菜因脱水而腐烂。
选择耐贮、抗病虫的优质品种,例如太原二青、晋菜3号、新北京1号和天津中青。
在大白菜生长期间,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以减少入窖时的带菌量和虫咬伤口。
收获前一星期应停止浇水,收获后适当晾晒2到3天,并在外部叶子发蔫时整形去除黄帮和烂叶。若不能立刻入窖,要将白菜根朝里堆放,并覆盖菜叶或草苫以防冻。
大白菜的适宜贮藏温度为约0℃。如果温度高于5℃,就容易腐烂;低于-2℃则可能受冻。同时,窖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到95%之间。
大白菜在入窖时,窖内温度相对较高,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排出湿热空气,并及时翻动白菜。可在每层白菜之间夹入几根玉米秆或高粱秆,以均匀快速降低菜温。
当进入12月中旬,外界温度降到0℃以下,而窖内温度降至1℃左右时,应减少通风的时间和次数,并在晴天进行通风,以排除有害气体和湿气。当窖温降至-1℃左右时,可以堆放秸秆或覆盖草苫以防止冻害。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窖内温度也逐渐升高,需增强通风换气,增加翻动频率,及时去除病烂的黄叶,并剔除腐烂的白菜,降低菜垛高度。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白菜烂窖的风险,确保白菜在窖贮过程中保持最佳品质,为后续消费提供保障。
上一篇:秋季白菜的肥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