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4:06
0

在鹅的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时常困扰着养殖户。了解常见的鹅病及其防治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养殖,保障鹅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率。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鹅病及其防治知识,以便养殖户参考。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影响1-60日龄的小鹅,尤其是1-20日龄和30-40日龄的幼鹅,死亡率高达30-40%,甚至可达到70%。受感染的小鹅常表现出精神沉郁、脱水、消瘦等症状,便便稀薄并呈灰白或淡黄绿色,患病后通常在5-8小时内死亡。

防治措施

首先,使用2%火碱溶液对养殖环境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其次,雏鹅出壳后24小时内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或抗血清,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对于已经发病的鹅群,必须进行病健分离并及时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保护率可达76%。

鹅卵黄性腹膜炎

鹅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病鹅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排便异常等。病程一般为2-6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要做好鹅舍卫生管理,及时隔离病鹅。病鹅可按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卡那霉素10-15毫克进行治疗,每天两次。

小鹅流行性感冒

小鹅流行性感冒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影响30日龄左右的雏鹅,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病鹅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流鼻涕、嗜睡等症状。

防治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非常重要,同时要保证保暖措施到位。可按每公斤体重使用青霉素5万单位肌注或10万单位饮水,每天两次,连用三天。同时可给予磺胺嘧啶片,每次0.25克内服。

禽霍乱

禽霍乱由巴氏杆菌引起,主要见于成年鹅。该病在每年5-6月为高发期,对于20日龄以下的小鹅影响较小。病情可表现为突然死亡或高烧及食欲减退等症状。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禽霍乱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此外,病健分离和消毒工作也需到位,必要时可用磺胺甲基嘧啶进行治疗。

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副伤寒

副伤寒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一般多见于雏鹅。病鹅可表现出严重的腹泻和消瘦等症状,若不及早处理,可能导致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

确保饲养管理得当,不喂腐败的饲料,并及时淘汰慢性病种鹅。同时,对种蛋进行严格消毒,从孵化开始即加强管理,使用敌菌净饮水、拌料都有良好的效果。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通常由黄曲霉菌引起,常见于雏鹅,其表现症状包括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消瘦等。

防治措施

确保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定期进行鹅舍消毒和通风。多雨季节可为每只雏鹅添加制霉菌素治疗。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鹅生长缓慢、精神萎顿、嗉囊粘膜异常等。

防治措施

务必做好鹅舍的卫生,种蛋需严格消毒。对于口腔溃疡,可涂抹碘甘油,同时嗉囊内部可使用2%硼酸进行处理。

鹅链球菌病

鹅链球菌病由链球菌引起,发病率较高,病鹅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需定期清理卫生,及时隔离病鹅进行治疗,通常青霉素和卡那霉素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鹅球虫病

由鹅球虫引起的鹅球虫病多发生于雏鹅,常在5-8月高发。病鹅表现为食欲减少、精神沉郁、粪便颜色异常等。

防治措施

可使用青霉素和磺胺嘧啶进行治疗,并搭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于绦虫寄生在小肠引起的病症,主要影响15-90日龄的小鹅,其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防治措施

每年进行2次驱虫,并定期处理粪便,确保饮食卫生和饲料安全。

鹅虱

鹅虱属于寄生虫,寄生于鹅的羽毛中,导致发痒、不安和生长缓慢。其影响鹅的生长和产蛋量。

防治措施

定期清扫鹅舍,保持卫生,必要时可使用敌敌畏和其他驱虫剂处理已经感染的鹅虱。

通过以上介绍,养殖户可以对常见的鹅病及其防治措施有更深入的了解。保护鹅群健康,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率,还能保障养殖经济效益。

上一篇:AA肉鸡

下一篇:七彩山鸡雏宜喂食原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