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球虫病是当前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具有广泛分布和普遍发生的特点,特别是在多雨的年份,这种疾病更显著。因此,养鸡业者需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这种疾病由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尔球虫引起,主要影响15周龄以内的雏鸡,尤其是2-6周龄的鸡只感染风险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外来品种的肉用雏鸡对此病的敏感性更强。一般情况下,雏鸡在出壳后的第一周发病较少,可能因其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此病多发生在气温20-30℃、潮湿的春夏季节。运输工具、饲养人员及昆虫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而病鸡和康复鸡则是该病的重要感染源。
通常,潮湿的天气和雏鸡的过度拥挤、光照不足以及饲料中的蛋白质品质不佳,亦或缺乏维生素K和A等,都是球虫病流行的诱发因素。此外,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饲料的更改也是该病暴发的重要诱因。
感染球虫病的鸡只表现为全身虚弱、精神萎顿,常常聚集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松散,昏睡不醒,严重时排出血性粪便。大部分感染鸡只在症状初现后的3-5天内死亡,体质虚弱的更是迅速死亡。如果没有及时防治,死亡率可高达50%-100%。耐过这种疾病的雏鸡,肠粘膜的吸收能力大幅下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成年鸡对该病有一定抵抗力,但青年鸡群中仍会有少数鸡只发病,症状相似但相对较轻,病程较长,最终因持续消瘦而死亡。
对于急性死亡的雏鸡,在解剖时常可以观察到盲肠肿胀,且体积比正常情况大数倍,呈现暗红色,内部含有凝血块。小肠部分也会显著肿大增厚,浆膜上可见灰白色的小结节,肠粘膜则呈现潮红肿胀,覆盖有血样的粘稠渗出物。
初步诊断可以根据雏鸡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血痢和盲肠病变来判断。确诊需要对肠内容物和粪便进行涂片镜检,若发现球虫卵囊,则可确定诊断。
保持卫生和干燥是防治雏鸡球虫病的关键。需定期清扫鸡舍,及时更换垫料,对粪便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此外,饲槽、饮水器和鸡笼等用具需每周彻底清洗消毒,并保证鸡舍地面使用沸水或消毒液进行消毒。不同批次的雏鸡不得混养,务必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切断传染源。
在该病流行的潮湿多雨季节,必须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可根据建议使用盐霉素或莫能菌素进行预防性混饲,继续用药7天后可减半用量。某些磺胺药物和抗生素也可用作防治。近年来,新药地克珠利在规模养殖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一旦发生球虫病流行,应选择几种安全且在感染后3-4天有效的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
在采取大剂量抗球虫药物防治的同时,可在饮水中添加青霉素、穿心莲针剂和维生素等,供病鸡自由饮用,疗程为1周,随后停药3天,再以低剂量维持1周,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乌骨鸡的饲料配方推荐
下一篇:给鸡巧喂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