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鸭是指30至70日龄的幼鸭。在这一阶段,幼鸭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此时,它们的觅食、消化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圈养是较为常见的养殖方式。
圈养青年鸭的规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建议每个鸭群的数量控制在300到500只之间。分群时要确保各鸭群之间的大小、日龄、品种和性别尽量统一。
饲养密度会根据鸭的年龄、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4-10周龄阶段,每平方米应饲养20到12只,11-20周龄阶段,每平方米则应控制在12到8只。冬季气温较低时,饲养密度可以稍大,而在高温的夏季,最好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同时,生长迅速的鸭群需要的饲养密度也应适当减少。
由于圈养的青年鸭无法自然获取青饲料,应全部提供混合饲料,以确保其生长所需的营养。饲料的种类应尽量多样化,以保持能量和蛋白质的均衡摄取,确保含硫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在日粮中,可以逐渐增加谷物、糠麸、饼粕类饲料,并添加青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蚯蚓和蛆等。一种有效的饲料配方为4号粉40%、玉米20%、麸皮15%、贝壳粉5%、菜籽饼10%和鱼粉10%。此外,鸭舍内应放置直径为0.2-0.4厘米的砂粒,以提升消化能力,从而降低精料的消耗。
在培育期,青年种鸭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无需过高,而钙的比例也要合理。由于蛋用型鸭的饲养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实际饲养中,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适当调整营养成分。例如,蛋用型品种的正常开产日龄为130到150天,标准开产体重大约在1400到1500克之间。如果体重超过1500克,则需要适度限制饲喂,增加青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而对于那些发育较差、体重轻的鸭,应该增加其饲料量,每只鸭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应在150克左右,并适量增加动物性饲料。通常情况下,每天喂3到4次,每次之间的间隔尽量保持一致,以避免饥饱不均的现象。
确保鸭舍的清洁至关重要,需定期进行消毒。鸭舍应具备冬暖夏凉的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干燥。饮水器和饮用工具每日都要清洗一次,鸭舍也需要定期消毒。
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鸭子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同时防止其过于肥胖。每天应按时让鸭子在舍内活动,每次5到8分钟,活动频率为2到3次。如条件允许,还可进行短距离放牧。
与鸭群频繁接触,可以提高其胆量,有效防止惊群的情况发生。青年鸭相对胆小,尤其是蛋用品种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养殖者可以在喂食、换水和更换饲料时,增进与鸭群的接触,培养其抗惊吓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陌生人靠近或环境变化引起的恐慌。
青年鸭常见的主要传染病包括霍乱和鸭瘟。通常建议在60至70日龄时接种禽霍乱疫苗,100日龄时再接种一次。此外,在70至80日龄时,应接种一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饲养周期为一年的蛋鸭,接种一次疫苗即可,而对于养殖超过两年的蛋鸭,应每隔一年接种一次。
圈养青年鸭的光照应适度,建议每日稳定在8到10小时。在开产前,最好不要增加光照强度。一般在30平方米的空间内安装一盏15瓦的灯泡,一旦发生停电,应立即使用蜡烛或煤油灯(需配罩)以防止惊群造成的伤亡。
同时,应建立一套稳定的作息制度,圈养鸭的生活环境相对固定,因此应根据鸭的生活习性设置合理的作息时间。作息制度一旦形成,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随意更改。
(界首市动物检疫站朱颖;界首市种子公司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