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来,我省许多地区遭遇了连续的强降雨,造成了显著的洪涝灾害。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导致畜禽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在这一特殊时期,易发的畜禽疾病包括球虫病、曲霉菌病、白细胞虫病和大肠杆菌病。以下是关于这些疾病及其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对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15至50日龄的鸡只中尤为显著。病愈的雏鸡常会出现生长受阻的现象,而成年鸡感染后可能导致增重减缓和产蛋能力降低。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性卵囊通常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环境中。鸡舍潮湿、拥挤且卫生条件差时,更容易爆发此病。病鸡的表现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排出异常颜色的粪便,如胡萝卜样或血样粪便,致死率可高达50%。
为有效防治鸡球虫病,建议分开饲养成鸡和雏鸡,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及卫生。定期清理粪便,确保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并对用具进行消毒。可以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25-0.5毫克的硒,以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在治疗时,补充维生素K和在推荐量内增加维生素A可促进康复。
曲霉菌病是鸡的一种常见疾病,容易在湿热的梅雨季节暴发,尤其是在小鸡中损害最为严重。该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垫料受潮并霉变时,会产生大量曲霉菌孢子,这些孢子在空气中悬浮,鸡只通过呼吸而易被感染。
预防曲霉菌病的关键是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并使用已消毒的垫料。同时,加强鸡舍的通风,定期清洗消毒饲养器具。若一旦发生病例,应迅速让鸡群脱离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控制,药物治疗可使用制菌霉素或克霉唑等进行干预。
鸡白细胞虫病由白细胞虫引起,该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鸡,但中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病鸡的主要症状包括苍白的冠、厌食、及绿色稀粪等,剖检可见多处器官出现小结节伴随出血现象。
采取措施控制库蠓的数量是预防白细胞虫病的关键。可使用专门的杀虫剂并保持鸡舍环境干燥。疫区鸡群可在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性投药以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常与其他病并发,尤其在潮湿、高温的季节更加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精神及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鸡群中差异较大。
对待大肠杆菌病,了解其发生特点并及时用药是关键。药物应优先选择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菌素,并确保使用剂量和疗程充足,以获得最佳效果。
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养鸡极为不利,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提升鸡群的抗病力至关重要。措施包括及时更换垫料、加强通风、保持鸡舍温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以及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