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个部委相继推出多项举措以鼓励生猪生产,旨在解决民营企业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养殖用地、环保要求、信贷支持和保险等问题。其中,包括缩减1.4万个禁养区以及调整享受临时贷款贴息政策的规模猪场条件,将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标准降低至500头以上。由此可见,政策方向非常明确:鼓励养殖,只要你愿意养殖,就会得到多重支持。这些政策为养殖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如今,网络信息非常发达,虽然一些专家的预测相对准确,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养殖场。例如,在最近的10天内,全国生猪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平均价格维持在17元/斤。这就给养殖户带来了思考:是应该出栏,还是持续存栏?是否应扩产补栏?
养殖者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市场存量、消费能力、储备肉的投放情况以及饲料价格等众多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养殖场的增重情况和人员调度,做出最适合的出栏时间评估。
如果前两项所述的能力是复产所需的“软件”,那么第三项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硬件。2019年以来,行业内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进行了多次培训,养殖者需反思自身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资金实力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养殖者的扩展能力和复产策略,无论选择保守还是激进的方式,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在复产过程中,种猪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复产潮中,三元母猪成为了主流选择。然而,这类猪种在繁殖力、产仔数和骨骼发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基因缺陷。因此,在选择添加剂和饲料搭配时,养殖者需要格外谨慎。此外,不论是引进种猪还是购买精液,种猪的管理始终是养殖场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