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月季盆景的首要步骤是采桩。首先要在根部进行截取,然后使用塑料袋包裹,待其长出新芽后再摘掉袋子。浇水应在每天早晚进行。嫁接则宜在5月至9月之间进行,将芽枝剪至2cm,并逐层剥开皮层,随后将砧木与芽部贴合并包扎,7至10天后摘掉塑料袋进行常规养护。
每年的春季是最适合进行采桩的时期。常见的采桩地点包括山坡和沟渠边,通常这些地方有形状独特、自然收尖的野蔷薇桩。
完成采桩后,需要对根干进行及时截取。在栽植时,可以在素沙土中适量添加锯末,然后用塑料袋包裹整桩,待长出3至5厘米的新芽后,在阴雨天将塑料袋移除,并每天早晚浇水。
从8月份开始,需每隔半个月施肥,建议使用饼肥水。正常生长的枝条在次年春季需要修剪,并进行精细的管理,当新枝长到一定粗度时即可进行嫁接。
芽接是盆景月季中常用的嫁接方式,操作简单且成功率高,适合在5月至9月间进行。此方法可在原嫁接位置重复进行,增加存活率。
嫁接前选择花色和品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推荐选择微型月季。该品种具有株形小、花量大及花期长的优点,是嫁接中的最佳选择。
选择健康枝条上的芽作为接芽,最佳时间是萌芽初期。最好在剪掉花朵后适量施肥,并养护一周后选择萌发的芽进行嫁接。
一般情况下,月季采用剥皮取芽的方法。微型月季的枝条较细,需将取芽枝条修剪至约2cm,并斜削芽背面的中间,剥开皮层时需小心,以保护内部维管束。
完成嫁接和包扎后,若条件允许,可以在塑料大棚进行培育,或用塑料袋单枝包裹进行养护。在7至10天后,摘掉塑料袋并松绑,若有必要,可进行适当的补接。
成功嫁接后的月季盆景应尽量避免过早开花,以帮助其尽快成型。长到一定粗度的枝条应及时短剪,以促进新枝的萌发。
在生长期间,要确保盆景月季获得充足的光照。由于花期较长,肥量需求较大,早春应翻盆并施足量有机肥。在生长期间,每隔10天施用饼肥水,特别是在花期后需增加施肥的频次和重量。
黑斑病是月季常见的病害,建议使用2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倍液每周喷雾一次。在立秋后,喷药工作需要引起重视。蚜虫也是常见虫害,建议使用1500倍液敌敌畏乳剂进行喷雾处理。
上一篇:珍珠梅盆景的养护技巧
下一篇:紫薇花盆景制作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