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种植指南雏菊,别称春菊、马兰头花及延命菊,最初产自欧洲。在原产地,它被视为一种丛生杂草,开花期主要在春季。如今,雏菊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且在我国的庭园中作为花坛观赏植物受到欢迎。在寒冷地区,雏菊能够顺利渡夏,采用分枝繁殖。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种植雏菊种子。 播种时间雏菊喜欢冷凉的气候,忌讳炎热的环境。它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可以耐受半阴条件。种子的发芽适宜温度为22至28℃,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至25℃。由于雏菊种子极小,每克种子可达4900到6600粒,通常在九月份播种。不过,浙江地区通常在七月下旬便开始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以便于元旦前后盛开。 播种方法在播种时,应选择疏松、透气的介质,并进行消毒处理。为了提升生长效果,可以在介质上覆盖一层薄薄的蛭石。当播种时,由于雏菊种子过小,不适合点播,因此建议采用撒播的方式。待苗长出2至3片真叶后即可进行移植。播种介质的pH值应保持在5.8至6.5之间,EC值为0.5至0.75较为适宜。播种后,要保持18至20℃的温度和80至90%的湿度,通常在5到8天内会出现发芽。 播后管理第一阶段在播种后,需维持18至22℃的温度和80至90%的湿度,通常在5至8天内胚根会长出。发芽后,要确保介质湿润,但无需喷施肥料,且应提供充足光照,但注意避免强光直射,适度遮荫。在七、八月份的中午时段,要进行遮荫以降低温度。 第二阶段该阶段湿度保持在70至80%,可以使根系深入介质吸收养分以支持子叶的伸展,温度则应控制在16至20℃。当第一对真叶展开时,可开始施用50ppm的20-10-20水溶性肥料。这个阶段过后,可以用288或128穴盘对苗进行第一次移植。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苗的快速生长期,此时要避免介质过湿,可以交替施用50ppm的20-10-20与14-0-14的花卉专用肥。依据气温与蒸腾速度,一般每2至3天浇一次液肥,而不是简单地浇水。这是一种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法。若采用传统方法则浓度会增加到70至100ppm,根据需要在浇水或施肥之间让介质稍微干燥,借以促进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待苗长出2至3对真叶,且苗高达到3至10厘米,根系发展基本完善后,即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炼苗。 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苗的根系已粗壮,三对真叶已然长出。此时需考虑上盆前的炼苗过程,温度与湿度略有降低。水分控制极为重要,施用14-0-14水溶性肥料,以防止苗的徒长。确保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同时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阻止徒长现象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