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树是蔷薇科樱属中多种植物的统称,通常为落叶小乔木。在中国,常见的品种有早樱、晚樱、垂枝樱以及云南樱等。特别是晚樱,在我国的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既可成林种植,也适合在山坡、庭院、路边及建筑物前栽种。据历史资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经在中国的宫苑中栽培,唐朝时更是普遍见于私家庭院。当时万国使节来访,中国的樱花被带回了日本,至今已在日本生根发芽超过千年。
樱花树的高度通常在4至16米之间,树皮呈灰色。小枝为淡紫褐色,无毛,嫩枝则是绿色且覆盖着疏松的柔毛。冬芽呈卵圆形,无毛。樱花树的叶片呈椭圆卵形或倒卵形,长5至12厘米,宽2.5至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则是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尖锐的锯齿,齿端渐尖。叶子的上面深绿色而无毛,下面为淡绿色,沿脉分布着稀疏的柔毛,侧脉则有7到10对,叶柄长1.3到1.5厘米,表面覆盖柔毛,顶端有腺体、托叶披针形且具羽裂腺齿。
樱花树的花序呈伞形,通常为总状,花梗极短,每株花可达3到4朵,通常在先叶开放时盛开,花的直径为3到3.5厘米。总苞片为褐色,椭圆卵形,长约6到7毫米,宽4到5毫米,表面有疏松的柔毛。花梗长约2到2.5厘米,带有短柔毛。花瓣颜色有白色或粉色,呈椭圆卵形,花期在每年的4月,果期则为5月。
樱花树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的喜玛拉雅山地区,广泛分布于日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台湾、朝鲜等地。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0种樱花树的品种,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我国樱花树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北京、天津、湖北及山西等地。
樱花树属于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喜爱阳光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最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但不耐盐碱土壤。樱花树的根系较浅,忌讳积水环境,因此不适合种植在低洼地带。虽然它对寒冷和干旱有一定的耐受力,但抵御烟雾和风的能力较弱,因此不适合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种植。
樱花树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是早春的重要观花植物。可以进行群植形成林木,或在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布置。盛开时,花朵繁密,景象如云似霞,尤为壮观,营造出“花海”景观也极其美丽。此外,它们还可以三五成群地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效果,或孤植于草地中,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丽画面。樱花树也适合作为行道树、绿篱,甚至可制作成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