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属于菊科植物,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效用。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以及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定期饮用菊花茶不仅能避暑清热,还有明目的功能。菊花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特别是安徽的毫菊、浙江的杭白菊、河南的怀菊花和河北的祁菊花更是重要的出口中药材,远销港澳台地区。菊花适合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尽管它耐寒,但在苗期和花期需要适量浇水。菊花对日照时间十分敏感,通常每天光照不超过10小时,才能促进开花。
菊花的种植对土壤要求相对宽松,最佳选择排水良好、肥沃且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不建议在粘重和低洼的土地上种植,同时避免盐碱地和连作的情况。
菊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和扦插两种。
菊苗移栽后生长至现蕾前,应进行4至5次除草,每次需浅耕,防止菊苗倒伏的情况。
菊花对肥料需求较高,除了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需进行5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后施用尿素,第二次在植株分校时施加饼肥和人粪尿,第三次则在现蕾期施肥。
在小满前后进行第一次摘心,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摘心有助于控制分枝数量,防止营养不良影响产量与质量。同时要预防根腐病、霜霉病和褐斑病,发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保持田间排水良好。
通常在霜降至立冬之间采收,最佳采收期为花心散开2/3时。需选在晴天进行采收,并及时加工,以防腐烂和变色。各产区有不同的传统加工方法,毫菊的加工方法包括割下整株花瓣,干燥后进行熏制等步骤。
每亩产量一般为100公斤,优质菊花应具备花朵大、花瓣洁白或鲜黄、瓣厚且紧密及清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