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学名Tagetes erecta L.,常被称为蜂窝菊、臭菊花或臭芙蓉。它属于菊科,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和根部均可入药。万寿菊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及消肿解毒的功效,广泛栽培于全国各地。
万寿菊最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花朵上,同时茎和叶也可能受到影响。病害通常从花瓣基部开始,导致花瓣变为褐色,并逐渐枯萎,使花瓣的伸展受到抑制,形成畸形花朵。随着病情的加重,所有花瓣会受到感染,花蕾甚至可能腐烂,最终导致整朵花的枯死。茎和叶的感染会出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可能不规则扩展,老病斑上可形成黑色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
导致万寿菊病害的主要病原为Ascochyta chrysanthemi F.L.Stev.,也被称为菊花壳二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这种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数量较少,呈半球形,褐色,初期会埋在底部,但很快会暴露出来,大小在100至200微米之间,带有一个小孔。分生孢子的形状为长方形,尺寸为10至20×3至6.2微米,顶端通常较钝。其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 ligulicola K. F. Baker。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株或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来年春季的感染源。分生孢子则主要通过雨水的溅射进行传播。该种真菌在水湿条件下生长良好,因此在气温高、雨水多和湿度大的环境下,更易引发病害。
为有效防治万寿菊的病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开花后,如发现病花应及时摘除,并将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原的扩散。
开花后,可以开始喷洒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推荐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至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建议每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进行3至4次,以确保良好的防治效果。
上一篇:月季瓶插技巧与方法解析
下一篇:菊(苦)苣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