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现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然而,在栽培过程中,菊花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以下是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为Alternaria chrysanthemi。
病害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生,初为褪绿斑,后变为褐色或黑色,严重时叶片枯萎。
① 扦插苗在室内越冬,入室前应将茎秆剪掉并烧毁。
② 加强管理,避免下部叶片潮湿,保持通风透光。
③ 发现病叶及时除去,并喷洒药剂。
为Erysiphe cichoracearum。
主要发生于叶部,初期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畸形。
① 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
② 清园处理,剪除病株。
③ 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
包括白锈病、黑锈病和褐锈病。
叶背形成不同颜色的脓包状突起,严重时导致全株染病。
① 加强通风,增加光照。
② 剪除病弱枝,减少发病机会。
③ 增加钾肥和镁肥。
为Fusarium oxysporum。
叶片变黄、萎蔫,茎部变色,严重时根部腐烂。
① 盆土消毒,合理施肥和浇水。
② 避免损伤根系,减少病菌侵入。
③ 及时销毁病株。
为Septoria chrysanthemi。
高温高湿季节发生,病斑由下至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干枯。
① 剪掉老茎,集中烧毁。
② 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③ 发病初期喷药控制病害。
为Septoria chrysanthemella和S. obesa。
叶片上出现小黑点,逐渐扩大,严重时全叶焦黑脱落。
① 合理换茬种植,降低土壤湿度。
② 适量浇水,注意通风透光。
③ 及时清除病叶。
为Botrytis cinerea。
主要为害叶、茎、花等部位,导致腐烂。
①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土壤积水。
② 发病时喷药防治。
为Peronospora danica。
春季幼苗期发病,叶片背面长白色菌丝,导致植株枯死。
① 清除病叶,注意通风降湿。
② 移栽前浸泡幼苗,控制病害流行。
顶梢和嫩叶蜷缩,叶片出现淡黄斑块,影响生长发育。
① 及时防治蚜虫等害虫。
② 选留健壮的苗木。
③ 病害初期喷药防治。
为Aphelenchoides ritze mabosi。
根部肿瘤状物,植株长势衰弱。
① 实行轮作,避免重茬。
② 土壤消毒,使用呋喃丹防治。
上一篇:菊花锈病的药用植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