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萎病是一种分布广泛、严重危害菊花健康的重要病害。该病害的主要病原包括黄萎轮枝霉和大理花轮枝霉。这些病菌不仅会导致植株的生长受阻,还可能使其在开花期面临严重的生理问题。
受害的菊花植株会出现明显的黄化现象,尤其是叶脉部分。在早期阶段,症状通常表现为植株下部或某一侧的黄化,最终会逐步扩展到整个植株。病情严重时,植株可能会变得矮小,叶片干枯,甚至花蕾变小或无法开花。一些植株在营养生长期的表现可能不太明显,但随着开花期的临近,症状会迅速加重。
黄萎病菌能够在病株的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并通过病土或病残体传播。病菌首先从根部侵入,随后进入茎部的维管组织,导致水分运输受阻并产生毒素,进一步损害植株健康。此外,病菌还可以通过感病的插条或分根进行传播。
菊花植株如果在早期生长迅速,发病较轻,但若植株因发育花芽而营养生长缓慢,则病菌会迅速发展,并通过维管束扩展至叶片和花芽基部,导致病害突然加剧。病菌的寄主范围广泛,会对多种园林花木产生影响。
在进行菊花栽种时,应优先选择无病的插条和种苗。如果无法确保材料的健康,可以考虑从植株上部生长迅速的枝条获取插条,以降低带菌的风险。
种植前,结合清园卫生对土壤进行消毒是必要的措施。可以采用蒸汽热力处理或化学药剂处理,例如使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细土拌合,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下一篇:菊花黑斑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