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果园的新生——减树增产的成功经验在山东沂源县张家坡镇下河村,果农于秀全近年来在果树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种植的苹果树面积为2亩9分,原本种植了235棵苹果树,但经过调整,目前仅剩132棵,亩产量却成功提高到超过1万斤。这一成功的方法引起了众多种植者的关注。 减树增产的奇迹与其他果农普遍采用密植增产不同,于秀全的做法是减少果树数量。他的苹果树都具有二十多年的树龄,树型为传统的大冠疏层形。在早期,为了提高产量,每亩种植了近80棵,但随着树木生长,树冠搭接和果园密闭使得产量不断降低。考虑再三后,他决心进行调整,从2007年开始逐年间伐,最终仅保留132棵树。 科学修剪与合理施肥对于剩余的果树,于秀全延续了大冠疏层的管理方式。由于树冠得以充分扩展,光照和通风条件改善,树势更加均衡,单株产量显著上升,果实品质也得以提升。去年,他的园子套来9万个果袋,最终收获了3.4万斤优质苹果,平均售价达到每斤1.7元。 施肥管理的革新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的管理水平,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于秀全的施肥方式也得到了调整。他不再使用复合肥和控施肥,而是依据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分期施用优质有机肥和单质化肥。具体施肥方案为,每棵树根据预计产量分配营养,在春季施入尿素,在果实生长期分两次施入硫酸钾和磷酸一铵,秋季采果后还需施入发酵有机肥及硝酸钙。 果树健康的保障在生长期间,他还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硝酸钾来增强果树的健康。这一系列的精准施肥措施,让老于的果树在夏季几乎不需要进行枝条冒生,基本上不必夏剪,冬季修剪的工作量也大幅减少,仅需调整结果枝组即可。 对传统果农的启示于秀全的成功经验对老苹果产区的果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这些地区,果农主要掌握的仍是疏层大冠形果树的修剪技术。贸然推广密植管理技术可能导致不理想的结果。通过大胆去树和合理施肥,果农们可以在不改变传统修剪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增产提质,为老果园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上一篇:苹果秋施基肥的要点是什么?
下一篇:香蕉的贮藏与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