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是我国特有的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它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和浙江西部的天目山,海拔在100至1200米之间。这些地区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周围没有工业或矿山的直接污染源,确保了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清洁,符合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要求。
然而,山核桃的病虫害防治现状令人担忧。多数地区的防治手段单一,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如氧化乐果、克百威、林丹等,均为剧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毒性,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部分山核桃林间的天敌数量锐减,林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病虫害频繁发生,果实品质下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状况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虽然目前尚未见到山核桃因“绿色壁垒”而无法出口的情况,但引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实施综合防治,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与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推广山核桃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尽快建立无公害山核桃乃至有机山核桃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山核桃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11月上中旬,山核桃树进入休眠期,害虫和病原菌停止活动,进入越冬状态,便于集中消灭。同时,休眠期的山核桃树抗药性较强,可以使用高浓度药剂进行防治。因此,抓住山核桃的休眠期进行防治,能够事半功倍。
主要防治对象包括山核桃瘿蚊、山核桃刻蚜、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食叶性害虫(如青胯白舟蛾、油桐尺蠖、胡桃豹夜蛾等)、山核桃枝枯病和山核桃蚧虫。
1. 人工防治:彻底清扫落叶、落果和杂草,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