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疮痂病是一种普遍影响桃树的病害,特别是在油桃种植区,因其果皮光滑且缺乏茸毛,使得病菌更容易侵入果皮。为确保桃树的健康生长,种植者应高度重视桃疮痂病的防治工作。
本病主要影响桃树的果实、枝条和叶片。果实受害通常出现在顶部,初期呈现暗绿色圆斑,之后逐渐扩展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的凹陷病斑,表面有黑色霉层。随着果实的生长,病部可能出现龟裂或畸形。
枝条受害开始时会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呈紫褐色,随后变为黑褐色并轻微隆起,常伴有流胶现象。
叶片受伤则会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灰绿色病斑,随着时间推移,病斑会扩大并变为褐色或紫红色,最终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温度和湿度是桃疮痂病菌繁殖和感染的重要因素。病菌以菌丝形式在当年生的病斑上越冬。当春季温度达到10℃,且空气湿度超过80%时,侵染便会开始,并借助风雨进行传播。高温和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情加重。
桃疮痂病的潜伏期通常超过40天,通常在花瓣脱落的6周后才开始显现病症。早熟和中熟的桃品种较轻,而晚熟品种则容易重病。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在花芽期,推荐喷施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当花蕾微露时,再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花谢70%时,可以施用80%喷克600~800倍液、50%福美锌500~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各喷施一次,且间隔15天再进行一次喷施。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桃疮痂病的蔓延。
上一篇:中华猕猴桃的美味与魅力
下一篇:优质樱桃类果树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