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脐黄落果被认为是脐橙生产中的“不治之症”。经过调查和定点试验,发现脐黄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树体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协调造成的,并非病理性危害。
脐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脐黄多发生于7至8年生以下的结果树,尤其是4至5年生的幼龄结果树,而7至8年生以上的丰产树及高接换种大树则较少发生。其次,红桔砧脐橙的脐黄发生率高于枳砧脐橙(本地多为罗伯生脐橙)。最后,树冠顶部及外围的脐黄现象较内膛严重,叶花序枝的脐黄情况比有叶单花枝更为严重。
既然脐黄与树体营养有关,笔者在1994年对330株6年生红桔砧罗伯生脐橙进行了试验,尝试通过调节春肥的用量、配比及施肥时间来减轻脐黄落果的现象。
具体措施为将原本一次施用的春肥(催芽肥)改为分两次施用,施肥总量大致相等。首先在2月中旬每株施用尿素100克(原施催芽肥时间),然后在4月中旬每株施用尿素50克。此外,在3月中旬使用0.2%果树配合微肥(主要含硼、锰、锌等元素)加0.3%尿素喷施,5月上旬再喷0.2%果树配合微肥加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液。其他技术措施仍按常规进行。
经过试验,试验树的脐黄率为1.25%,而对照组为23.20%,脐黄落果现象大幅度降低,证明了施肥调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