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在贮藏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真菌病害,包括黑腐病、酸腐病、蒂腐病、青霉病和炭疽病。此外,生理性病害如干疤和水肿也可能影响果实的品质和贮藏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蒂腐病分为褐蒂腐和黑蒂腐,症状相似但有明显差别。褐蒂腐病斑与健康组织间并无明显界限,且后期可能伴随发酵味。而黑蒂腐病则有明显界限,后期则会散发恶臭。此病菌通常从果蒂处侵入,初期水渍状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果实腐烂,尤其在潮湿区域更为严重。
黑腐病最初表现为果蒂变黑,病菌沿果实内部蔓延,造成果实腐烂。该菌多存在于果蒂部分,环境不适、采收过迟等因素会使果实更易受到感染。
青霉病和绿霉病由青霉菌和绿霉菌引起,初期症状表现为果皮表面变软并出现水渍状斑。随着病斑的扩展,果实会迅速腐烂。此病菌主要通过伤口或裂口侵入,因此预防机械损伤是关键。
酸腐病的初期症状为浅黄色水渍状斑点,病菌则主要在内部生长,最终导致果实变成酸味胶粘物。这种病害在较高温度下发展迅速,常在5天内导致果实腐烂。
炭疽病通常从果蒂端开始,初期症状为灰色至褐色斑点,湿润条件下可能出现粉红色孢子,随后扩展至整个果实,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为有效控制这些病害,除了采后处理外,还可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噻苯咪唑(如特克多、TBZ)和苯来特(苯菌灵)是高效的采后杀菌剂,主要用于控制蒂腐病和青、绿霉病。使用浓度分别为噻苯咪唑1000mg/L和苯来特600mg/L,浸果时间为3-5分钟。
邻苯基酚钠(SOPP)可有效控制蒂腐病、青、绿霉病以及酸腐病,尤其在橙类中更为有效。最佳使用配方为2%邻苯基酚钠溶液,pH值控制在11.5-12.0。
仲丁胺主要用于控制青、绿霉病,对其他病害效果有限。联苯则可通过蒸气形式控制蒂腐病和青、绿霉病。
这种病害多发生在贮藏后期,初期症状为浅褐色不规则斑点,后期扩大并变深。可通过控制贮藏条件(如采收时间和温湿度)来减少其发生。
水肿病的早期表现为果皮变淡并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果实整齐变软。防治应重点关注贮温和通风,以减少水肿的发生率。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药物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柠檬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病害发生,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安全。确保果实健康状况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上一篇:大樱桃高效种植与高产技术探究
下一篇:猕猴桃冬季修剪需注意“三个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