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尤其在管理粗放和树势衰弱的桃园中,其发病率可超过90%。该病害不仅严重削弱树势,还会影响桃树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死枝甚至死树,给果农带来极大的困扰。
桃流胶病的成因主要分为两类:
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机械损伤、病虫害、霜害和冻害等造成的伤口引起。此外,管理不当、过重修剪、果实负荷过多、施肥不当及土壤粘重等因素也会导致树体生理失调,进而诱发流胶。
侵染性病原则主要由真菌引起,包含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的病原体。病菌借风雨传播,并通过伤口和侧芽侵入桃树。
非侵染性流胶通常发生在主干和大枝,病部开始时稍微肿胀,随后分泌出半透明树胶,随着氧化变为褐色,最终形成红褐色硬块。流胶严重时,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逐渐腐朽,造成树势不断减弱,幼龄树相对发病较轻。
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影响枝干和果实,病菌主要侵入新梢,形成瘤状病斑。随着时间推移,病部会因胶状液体溢出而形成不规则斑块。长期感染可导致果实腐烂,表面覆盖小黑点,甚至流出白色块状物。
不良土壤状况(如过于粘重及酸性过大)和排水不良等问题,会加剧桃树的流胶病。粗放管理和过多的果实负荷亦会使树体变得虚弱。
针对以上发病原因与症状,桃流胶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具体措施如下:
增加树势,提升抗病能力,对病树施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合理修剪,控制氮肥的使用。在雨季做好排水,降低湿度,并适时进行夏剪,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在最冷的12月至1月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腐烂部分,并喷洒石硫合剂消毒。
桃树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杀灭活动病菌。生长季节应定期喷药,特别是在病菌滋生高峰期前后。
生石灰粉对流胶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最佳涂抹时间为流胶开始的3月底,效果显著。
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喷洒特定药剂,控制病情发展。
定期清理病虫害,确保主干保护措施到位,从而减轻流胶病的发生机率。
可选择性地刮除流胶部位的病组织,并用棉签涂抹淡化药剂,以促进病部痊愈。
通过以上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控制桃树流胶病的发展,确保桃树的健康生长与丰产。
上一篇:丰白桃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下一篇:樱桃树上的绣线菊蚜虫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