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果病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虽然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河南新郑枣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此病的致病菌为细菌性革兰氏菌,命名为Erwinia jujubovra Wang.cai.Feng et Gao。然而,也有专家提出该病源可能是某种真菌类。此病目前仅在果实上发现,受害果实初期表现为淡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扩大并变为黄褐色,出现皱缩和凹陷,果肉会呈现海绵状坏死,食用时有苦味,严重时可导致果实掉落,出现假着色状红绿病果。该病在枣区普遍存在。
枣果病的发生与刺吸口器害虫的迁移传染密切相关。高温和高湿的环境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每年7月下旬至9月初,此病会频繁发生,尤其高发于8月份,常常与连续阴天或间歇性阵雨天气相伴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后期病果可能会同时出现炭疽症状。
对于枣果病的防治,可以参考枣炭疽病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在选择药剂时,建议以农用链霉素和农抗75(中生菌素)为主要防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
下一篇:枣树根部癌变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