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适期的确定与不同品种、食用目的以及加工方法密切相关。对以生食为主的品种,如晋枣、相枣、梨枣和冬枣等,最佳的采收时间是在脆熟期。这一时期果实颜色鲜艳,糖分含量较高,口感酸甜可口,肉质脆嫩多汁,充分展现了鲜食品种的特点。如果过早采收,果皮会显得青绿且肉质硬,汁液相对较少,口感差;而过晚则会导致果肉失水变软,果皮增厚,失去鲜食的风味。
对于制干品种,例如灰枣、鸡心枣和金丝小枣等,最适合的采收时间是完熟期。此时果实成熟度最高,营养成分积累丰厚,干物质的含量和制干率均达到最佳状态。适时采收的干枣颜色鲜艳,果形饱满,弹性出众,易于储存和运输,品质最佳。如果过早采收,果实不会完全成熟,导致干燥后果实干瘪且呈现黄皮,品质下降;而过晚采收则会出现糖化现象,生产出难以存放的“糖瓢枣”。
在加工蜜枣和糖枣时,宜选择白熟期进行采收,此时果实已充分发育,果皮薄且肉质疏松,汁液较少,含糖量低,容易吸收糖液,从而保证加工产品晶亮、半透明且没有皮渣。对于乌枣、南枣、玉枣、醉枣和糖水罐头等加工,脆熟期的果实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们色泽乌紫明亮,皮纹细致,肉质紧密,品质优良。若采收期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成品质量下降。
在枣树花期,由于坐果时间不一,一些品种的果实成熟度也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选收法进行分期采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打枣”造成的损伤,尤其是对低干矮冠树、大果鲜食品或特殊加工用枣,可以采用手工采摘,以保证果实的质量。不过,手工采摘的效率较低。
近年来,为提高采收效率,一些地区开始使用乙烯利催落法。这一方法不仅省工省时,还能大幅度提升采收效率。在正常采收前5到7天,通过喷洒150到250毫克/公斤的乙烯利水溶液,可以促进果柄的离层,轻摇树体后即可使果实全部脱落,相比传统方法工效提高了8到10倍。对于制干品种,乙烯利处理的果实含水量低,成熟度高,光泽佳,且能提升糖分含量3%至5%。使用此方法时需严格控制药剂浓度,最好先进行试验,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了解不同品种和加工方法对采收适期的要求,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采收策略,从而提升枣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无论是生食还是制干产品,准确的采收时间和方法都是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冬枣种植与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