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苦痘病,也被称为苦陷病,是苹果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这种病害不仅影响水果的外观,还会影响其食用价值,了解苦痘病的症状、病因以及防治方法对于果农至关重要。
苹果苦痘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果皮下果肉逐渐变褐,并干缩成海绵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果面上会出现稍微凹陷的圆形变色斑。不同颜色的苹果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病斑颜色:黄色或绿色的品种病斑为暗绿色,红色品种为暗红色。病斑通常呈近圆形,周围有深红色和黄绿色的晕圈,病部会逐渐干缩下陷,变为暗褐色。病斑的直径一般为2至4毫米,有时可达到1厘米。剖开病果,可以观察到皮下的坏死果肉组织呈半圆形或圆锥形,其深度可达到2至3毫米甚至更深。最终,这些病变部分食用时会产生苦味。在贮藏后期,病部可能会受到腐生菌的侵害,导致果实变色或腐烂。
苹果苦痘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生理性缺钙造成的。施用过多或过迟的氮肥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在果实生长期,如果降雨量大或灌水过于频繁,会使病害发生的几率增加。此外,某些晚熟品种,如国光和青香蕉,特别容易受到苦痘病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苹果苦痘病,果农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首先,应优先施用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并在雨季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此外,合理的灌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常年出现病重的果园中,可以在果实生长的中后期喷洒70%氯化钙15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通常推荐喷3到4次。若在高温天气下,可以考虑使用硝酸钙替代氯化钙,以避免对叶片造成灼伤。
苹果苦痘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害,及早识别其症状和病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果农应定期检查果园,做好管理,确保获得健康优质的果实。
上一篇:苹果矮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贮藏期间苹果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