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是一种晚熟的优选鲜食品种,果实呈近圆形,表面光滑,形状类似小圆苹果,因此它也被称作苹果枣。冬枣的平均果重约为10.7克,最大果重可达23.2克,其果实大小较为整齐。果肉柔脆多汁,甜味浓郁。在白熟期,冬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到27%;在着色后,这一数值上升至34%至38%;而在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是可高达40%至42%,这使得冬枣的鲜食品质极佳。一般而言,冬枣的结果期为栽植后的2至3年,4至5年进入盛果期,每亩产量可达1000至1500公斤,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为期约一个月。此外,冬枣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抗病性优良,且能够耐受存储和保鲜。
选择适宜的园地是种植冬枣的重要前提。理想的土地应为肥沃的沙土或沙壤土,排水和灌溉条件良好,不论是微酸土壤还是微碱土壤均可。在选址时,要确保园区开阔且通风良好,交通设施便利,尤其推荐在城郊地区进行种植。
冬枣的栽培可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选用优质的壮苗是保证栽植成功的重要环节。栽植前应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安排道路及配套设施。采用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方式,每公顷栽植1650株较为适宜。栽植时应挖深约1米的树坑,每株施入20至30公斤的农家肥,并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后填回树坑的50至60厘米处,浇透水以保证土壤湿润。
每年收果后应施入基肥,在栽后前两年可采用沟施的方式,3年后视根幅情况可散施,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至3000公斤。在发芽前、初花期及枣果膨大期,应追施三元复合肥每亩50至60公斤,并进行3至4次叶面喷肥。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并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当的灌溉和中耕除草。
树体管理的核心是整形修剪。首次修剪要在栽植后80厘米处进行定干,提升光合作用为主要目标。缓苗后,选择4至5个方位的健壮枝作为主枝进行培养。整形修剪应结合冬夏季节,夏季主要进行抹芽、摘心和撑拉扭枝。合理配置枝条位置,有助于病虫害防治及容易采摘果实。
在6月10日左右的盛花期,应对植株进行环剥,以调控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坐果率。同时,可喷施2至3次霖霉素或有机液体肥,以进一步提升坐果效果。
冬枣的采摘后可直接食用,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需谨慎选择农药,并遵循无公害绿色果品的发展方向。生态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在枣园中养鸡,以降低害虫数量并同时肥土。重要的是要控制用药的频率和时间,以保护益虫的生存环境。药剂防治中,应严格遵循国家农药使用规定,避免使用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选择高效低残留的产品。
对于枣锈病,应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间喷洒波尔多液。枣缩果病的防治则需加强综合管理,定期喷施链霉素和杀菌剂。此外,针对虫害如枣尺蠖和桃小食心虫等,可使用杀灭菌酯或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而对付枣壁虱和红蜘蛛,则应在芽前使用石硫合剂,发生期则适用硫悬浮剂或阿维菌素。
上一篇:观赏枣龙枣的品种特点与介绍
下一篇:扬式素枣糕的制作步骤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