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底,怀柔区桥梓镇成功举办了大枣节,吸引了6.4万名游客前来采摘尜尜枣和马牙枣等6个“奥运推荐果品”品种。平均采摘价格达20元/公斤,枣农总收入达到630万元,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今年,该镇的大枣总产量达到130万公斤,预计总收入将达1500万元。桥梓镇凭借优良的气候条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使得枣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桥梓镇地处怀柔区西南,气候类型为中纬度大陆型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湿润,春秋短暂而光照充足。镇内年日照时数达2748至2873小时,西部年均气温在9至11℃之间,而东南部则略高,年均气温在11至12℃,无霜期长达200天。这些气候条件不仅适合枣树的生长,也为枣的成熟提供了有利环境。
自2003年起,桥梓镇的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野酸枣资源,开展大枣嫁接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趋势。2006年,镇政府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大枣产业的发展。至今,镇内已发展大枣13000亩,并培育出108个枣品种,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
桥梓镇政府聘请区林业局的技术专家对枣农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嫁接、病虫害防治和冬剪等。通过这些培训,枣农们的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例如,鲍品贤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将其枣园发展至2.3万株,成为全镇最大的采摘园。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农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常见的黑粉病和白粉病,采用托布津等低毒药剂进行早期喷洒,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同时,农民在夏季除草时还会使用草铺地,既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在草腐烂后转化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每年从8月下旬到10月底是桥梓镇大枣的采摘季节,农民们选择色泽最佳的大枣进行采摘,并确保在采摘过程中不损伤果实。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桥梓镇的枣产业潜力巨大,预计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品尝能够代表中国优质水果的中华名枣。
桥梓镇的大枣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气候条件、科学的栽培技术与积极的政策支持。未来,镇内的枣农将继续深化种植管理,以期在各类活动和市场中展现中华名果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枣裂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
下一篇:鲜枣的储存与保鲜方法揭秘